姓拓跋的名人-姓名学
来源:铭芯算运网 更新 :2024-09-25 23:29 查看 :4786
拓跋姓(拼音:tuò bá xìng)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454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
历史上部分姓拓跋的名人
拓跋珪
北魏道武帝(371-409),北魏(386-556)王朝的建立者,386-409年在位。鲜卑族拓跋部人。先世曾建立代国,为符坚所灭。淝水战后,他乘机复国,初称代,不久改称魏。皇始二年(397年)攻破后燕都城中山(今河北省定县),拥有黄河以北地区,成南北朝对峙之势。次年建都平城(今山西省大同)。他使鲜卑人分地定居,从事耕种;任用汉族地主官僚,加速鲜卑社会发展。晚年政事苛暴,为次子拓跋绍杀死。
拓跋嗣
北魏明元帝(392-化解423),409-423年在位。在位15年,礼爱儒生,好学史传,采集经史,隆基固本,内和外辑,可以称得上是北魏开国以来的一位仁厚的守成之主。对内巩固王朝统治,对外趁刘裕病死时进攻宋国,费了不少气力,取得了河南一些地方,在付出相当的代价后,算得上是取得了南北朝战争的第一次胜利。由于长途攻战劳顿,拓跋嗣回到平成就病死了。可以说他是北魏重要的但又是过渡性的皇帝。终年32岁。
拓跋焘
北魏太武帝(408-452),423-452年在位。字佛貍。鲜卑族拓跋部人。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。北魏太常七年(422年)四月被封为泰平王,旋立为皇太子。次年十一月即皇帝位,任用崔浩等汉族士人为谋臣,纳其谋略,整顿内政,屯田练武,增强国力;把握作战时机,依靠鲜卑骑兵,先后攻灭夏、北燕、北凉,破柔然,击敕勒,袭山胡,降鄯善,逐吐谷浑,攻取南朝宋之虎牢(今河南省荥阳西北汜水镇西)、滑台(今滑县东)等地,统一了中国北方。在历次战争中,拓跋焘常亲自率军出征,决策雄断,部署周密,讲究战法,临阵勇猛,多获胜利。正平二年二月,被中常侍宗爱谋杀。
拓跋宏
北魏孝文帝(471-499),即拓跋宏,亦即元宏,北魏皇帝。即位时仅五岁,太皇太后冯氏当国。太和十四年(490年)冯太后死,始亲政。亲政后,进一步推行改革:太和十七年(493年)孝文帝从平城(今山西省大同)迁都洛阳;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,藉以改变鲜卑风俗、语言、服饰;此外又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;评定士族门第,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;参照南朝典章制度,制定官制朝仪。孝文帝的改革,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,起了积极作用。沈太和二十年正月初三(496年2月2日)孝文帝命鲜卑贵族改用汉姓。他说:魏的祖先出于黄帝,以土德王。“夫上者,黄中之色,万物之元也。”故改姓元。
拓跋子推
(生卒年待考),代北人(今山西代县)。著名北魏大臣。拓跋·子推是北魏献文帝的叔叔,时任北魏王朝的京兆尹。当时北魏献文帝不想作皇帝了,准备将其位让给叔父京兆尹拓跋子推,乃派人驰往漠南,向河西王秃发·傉檀之子秃发·源贺征求意见。秃发·源贺按照鲜卑传统的父终子及的礼仪,坚决代表不可,之后驰驿入长安,向北魏献文帝正色谏阻,最后北魏献文帝听取了秃发·源贺的意见,没有将将帝位传给拓跋·子推,而是传给了儿子拓跋·宏。
拓跋·子推是北魏王朝的资深贵族,也是反对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政策的主要反对派首领。当改革触动了很多贵族豪强的根本利益时,以拓跋·子推为首的少数旧贵族千方百计进行反扑,他逼死了北魏孝文帝的挚爱林明珠诱使太子拓跋·恂(元恂)触犯刑律,迫使北魏孝文帝忍痛杀死了太子。
拓跋禧
(公元?~501年待考),汉名元禧,字永寿,北魏孝文帝之弟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咸阳王。拓跋·禧是南北朝北魏宗室大臣,任太尉,封咸阳王。北魏孝文帝逝世后,拓跋·禧受遗诏辅政。拓跋·禧为人骄奢成性,贿赂公行,以奴仆臣吏广营田产,开采盐铁,为北魏宣武帝所恶后,阴谋举兵反叛,事泄被杀。拓跋·禧所为,史称“世宗颇恶之”。
拓跋·禧特别喜欢猜谜。《北史》上记载,拓跋·禧因谋反事败逃亡出走,在途中还要侍从兼防阁尹龙武给他出谜解闷。
拓跋·澄
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澄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任城王。拓跋·澄能征善战,骁勇异常。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过程中,反对改制的鲜卑贵族穆泰、陆睿勾结镇北大将军拓跋·思誉(元思誉)发动兵变,以抵制改革,另立新君。
北魏孝文帝急派任城王拓跋·澄率大军前往镇压,一举扑灭叛乱,将二人拘捕在平城狱中。之后,北魏孝文帝亲往审讯,诛杀穆泰,赐陆睿自尽。
拓跋干
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干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河南王。
拓跋羽
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羽,北魏献文帝之子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广阳王,宰相。
拓跋雍
(公元?~528年待考),汉名元雍,字思穆,北魏献文帝子,北魏孝文帝之弟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颍川王、高阳王,宰相。拓跋·雍先封颍川王,后改封高阳王。北魏宣武帝时,屡迁司空,议定律令。
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(公元520年),进位丞相,与侍中拓跋·叉(元叉)同决庶政。拓跋·雍一生富贵冠一国,一食值钱数万,有憧仆六千、使女五百,曾与河间王拓跋·琛(元琛)斗富。北魏孝庄帝执政初年,大都督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,拓跋·雍被杀。
拓跋勰
(公元473~508年),汉名元勰,字彦和,北魏献文帝之子,北魏孝文帝之弟;司州洛阳光睦里人(今河南洛阳)。著名北魏王朝政治家、文学家。拓跋·勰,是北魏历史上杰出的年轻政治家,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支持者,对推动北魏孝武帝的改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
拓跋祥
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祥,北魏孝文帝之弟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北海王。
拓跋恂
(公元482~497年),汉名元恂,北魏孝文帝之长子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孝文帝的大太子。拓跋·恂很早即被父亲北魏孝文帝立为太子。拓跋·恂素不好学,身体又肥胖,最怕洛阳的炎热天气,每每追乐旧都平城的凉爽,常思北归;又不愿说汉语、穿汉服,对所赐汉族衣冠尽皆撕毁,仍旧解发为编发左衽,顽固保持鲜卑旧俗。当时,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,他不但毫无悔改之意,反而怀恨在心,因此他是反对改革、反对迁都的陈旧鲜卑贵族利用的主要工具。
北魏太和二十年(公元496年)农历8月,北魏孝文帝巡幸嵩岳,要太子拓跋·恂(元恂)留守金墉城。北魏孝文帝的出巡给了他可乘之机,遂与左右合谋,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,阴谋出奔平城,并亲手杀死高道悦于宫禁之中。事发后,幸亏领军大将拓跋·俨(元俨)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,阻止了事态的发展。第二天清晨,尚书陆琇驰马奏报,北魏孝文帝闻讯大惊,中途急急折返洛阳,当即引见拓跋·恂,怒不可遏,列举其罪,亲加杖责,又令咸阳王拓跋·禧等人代替自己打了拓跋·恂一百多杖,直打得皮开肉绽,才拖出门外,囚禁于城西别馆。一个多月后,拓跋·恂伤势有所好转,方能起床行走。
农历10月,北魏孝文帝在清徽堂引见群臣,议废太子拓跋·恂。太子的两个老师太傅穆亮、少傅李冲一齐脱帽叩头请罪,北魏孝文帝说:“你们请罪是出于私情,我所议论的是国事。‘大义灭亲’,古人所贵。今日元恂想违父叛逃,跨据恒、朔二州,犯了天下的头条大罪!这个小子今日不除掉,乃是国家大祸,待我百年之后,恐怕又要发生晋末的永嘉之乱。”
农历12月,北魏孝文帝废拓跋·恂为庶人,囚禁于河阳无鼻城(今河南孟县),并派兵看守,仅给些布衣粗食,不至饥寒而已。
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公元497年)农历4月,北魏孝文帝再次巡幸长安,离开洛阳不久,负责督导拓跋·恂的御史中尉李彪就紧急秘密上表,告发拓跋·恂又与左右谋反。北魏孝文帝得报,急派咸阳拓跋·禧(元禧)与中书侍郎邢峦率人带着毒酒赶赴河阳,逼令拓跋·恂自尽,时年十五岁,敛以粗棺常服,就地埋葬。
拓跋思誉
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思誉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镇北大将军。
拓跋隆
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隆,北魏孝文帝之弟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安乐侯。
拓跋超
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超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骁骑将军。
拓跋乐平
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乐平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射声校尉。
拓跋拔
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拔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前彭城镇将。
拓跋珍
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珍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代郡太守。
拓跋颐
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颐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朔州刺史、阳平王。
拓跋丕
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丕;代北人(今山西代县)。著名北魏平阳公。因功拜东骑大将军。在鲜卑宗室中,他是德高望众的元老贵族,他年长北魏孝文帝四辈,为四朝老臣。不过,拓跋·丕之子拓跋·隆、拓跋·超,以及弟弟拓跋·业皆参与了抵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,皆被镇压。
拓跋业
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业,拓跋·丕之弟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抚冥镇将、鲁郡侯。
拓跋丕
后魏乐平王,因功拜东骑大将军。鲜卑宗室中,德高望众的元老贵族,长孝文帝四辈,为四朝老臣。
拓跋平原
后魏齐州刺史,以功拜镇南将军。孝文帝时,有妖人刘举,自称天子,拓跋平原亲自讨斩之。
拓跋可悉陵
后魏中军都督。他十七岁随太武帝狩猎时,遇一猛虎,空手搏杀之献给太武帝。
以上就是全部内容,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。
- END -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姓公孙的名人-姓名学
公孙姓(拼音:gōng sūn xìng)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428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历史上部分姓公孙的名人公孙轩辕黄帝姓公孙(一说为姬姓),名轩辕,号轩辕氏、有熊氏和归藏氏,被尊奉为“中华始祖”。据《史记·五帝本记》记载:“黄帝者,少典之子,姓公孙,名轩辕。……黄帝居轩辕之丘”。华夏族的缔造者,五帝之首,有些说法被列为三皇之一,是公认的中华民族的祖先。公孙侨公孙侨复姓公孙,名侨,字子产,又字子美,郑称公孙。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。子产具有人本主义的思想,强调人事,但也不否认鬼神。提出“天道远,人道迩,非所及也”。在子产看来,人道先于天道,天道可以存而不论,人道则不能不察。被清朝的王源推许为“春秋第一人”。公孙鞅商鞅,卫国国君的后裔,姬姓公孙氏,故称为卫鞅,又称公孙鞅,后封于商,后人称之商鞅。在秦国执政十九年,秦国大治,史称商鞅变法。战国时期政治家,著名法家代表人物。公孙龙公孙龙(前320年-前250年),传说字子秉,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,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,名家的代表人物,其主要著作为《公孙龙子》,西汉时共有14篇,唐代时分为三卷,北宋时遗失了8篇,到如今只残留6篇,共一卷。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是《白马论》和《坚白论》,提出了“白马非马”和“离坚白”等论点,是“离坚白”学派的主要代表。是著名的诡辩学代表著作,提出了逻辑学中的“个别”和“一般”之间的相互关系,但把它们之间的区别夸大,割断二者的联系,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体系。公孙述西汉末年割据者,称帝于蜀。后被东汉所灭。公孙度、公孙渊公孙度(150-204年),字升济,辽东襄平(辽阳)人。有二子,公孙康,康弟公孙恭,康子公孙晃、公孙渊。少随父迁居玄菟郡。初为玄菟小吏,继升尚书郎、冀州刺史,后被免官。东汉中平六年(189年),经同乡徐荣推荐,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。公孙度到任后,厉行严刑峻法,打击豪强势力,使令行政通,羽翼渐丰。汉献帝初平元年(190年),中原地区董卓乱起,各地军阀无暇东顾。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、平州牧。继则东伐高句丽,西击乌桓,向南取辽东半岛,开疆扩土;又招贤纳士,设馆开学,广招流民,威行海外,俨然以辽东王自居。由于公孙度的锐意进取和苦心经营,使辽东地区在汉末三国的战乱年代,获得了暂时的安宁,推动了当地生产技术和封建文化的发展。公孙渊字文懿。魏大司马,封乐浪公。后自称燕王。为司马懿所破。公孙瓒公孙瓒(?-199)字伯珪,汉族,辽西令支(今河北迁安)人。东汉末年献帝年间占据幽州一带的军阀,汉末群雄之一。后为袁绍所破。
姓令狐的名人-姓名学
令狐姓(拼音:líng hú xìng)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431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历史上部分姓令狐的名人狐邵字孔叔,太原人,三国时期魏国弘农太守。父仕汉,为乌丸校尉。建安初,袁氏在冀州,邵去本郡家居邺。九年,暂出到武安毛城中。会太祖破邺,遂围毛城。城破,执邵等辈十馀人,皆当斩。太祖阅见之,疑其衣冠也,问其祖考,而识其父,乃解放,署军谋掾。仍历宰守,后徙丞相主簿,出为弘农太守。所在清如冰雪,妻子希至官省;举善而教,恕以待人,不好狱讼,与下无忌。是时,郡无知经者,乃历问诸吏,有欲远行就师,辄假遣,令诣河东就乐详学经,粗明乃还,因设文学。由是弘农学业转兴。至黄初初,徵拜羽林郎,迁虎贲中郎将。令狐楚唐朝大臣、诗人,字壳士,宜州华原人。他举进士后入仕,担任过中书待郎、尚书、仆射等官职,政绩卓著。他还常与名诗人白居易、刘禹锡唱和,李商隐也出自他的门下,但他本人所作的好诗并不多。他的儿子令狐绹也举为进士后入仕,后官至丞相。唐朝时令狐姓一族出了不少名人。令狐德棻唐朝时的著名学者,又名令狐熙子(583-666),宜州华原人。学问广博,博涉文史,早岁知名。高祖武德初为起居舍人,迁秘书丞。时经籍散缺,他向唐高宗奏请,用国库的钱收集天下的古书。他收集大量宝贵的古典书籍后,又组织人整理抄录,太宗贞观中请修梁、陈、周、齐、隋五史,自领周史,在中国文化史上做了一件承前启后的大事。高宗朝官弘文馆学士、太常卿。累迁国子祭酒。暮年著述尤勤,国家凡有修撰,无不参预。卒谥宪。有集传世。令狐愚(生卒年待考),字公治。著名三国时期曹魏国大臣。是王允之侄王浚的外甥,曹魏黄初年间出任和戎护军,后任曹爽府长史、兖州刺史。令狐愚曾经与王浚一起密谋废除曹芳,事未行而病卒。后来此阴谋败露,令狐愚依旧被魏邵陵厉公下令开棺暴尸。令狐整(生卒年待考),本名令狐延,字延保;敦煌人(今甘肃敦煌)。著名北周大将军。世为西士冠冕,祖父令狐绍安,官至郡守。自幼聪敏,沉深有识量,沉深有识量,家藏万卷书,曾任州主簿。西魏初年,在西魏孝武帝元修西迁时,尚书右丞、西道行台元荣的女婿邓彦据瓜州,拒不受代。西魏大统十一年(公元545年),令狐整协助西魏河西大使申徽抓获邓彦送往京师,宇文泰嘉其忠节,表为都督,授寿昌郡守。令狐整以国难未宁,欲举宗亲效力,遂率乡亲两千余人入朝,随宇文泰军征讨,赐姓宇文整。北周初年,令狐整出任丰州刺史,累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加侍中。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二年(公元573年)病逝。有子令狐熙。令狐熙(生卒年待考),令狐整之子。著名隋朝大臣。性情端重,不妄通宾客,博览群书,尤明三礼。北周时期,令狐熙因精通经史,被任为吏部上士,后转夏官府都上士,俱有能名。隋高祖杨坚受禅后,令狐熙累迁鸿胪卿兼吏部尚书。历任汴州刺史、桂林总管等官职。令狐綯(生卒年待考),字子直,令狐楚之子;宜州华原人(今陕西耀县)。著名唐朝大臣。举进士,擢累左补阙、右司郎中,出为湖州刺史。唐大中初年,召为考功郎中、知制诰,入翰林为学士,进中书舍人,再迁兵部侍郎,俄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宰相)。他在翰林院时,曾与唐宣宗在皇宫探讨学问到深夜,唐宣宗命人用皇帝座车并金莲花炬送他回翰林院,人们看见,以为是天子驾临。唐懿宗嗣位后,令狐綯出为河中节度使,徙宣武、淮南。唐僖宗时,官至凤翔节度使,封赵国公。令狐彰(生卒年待考),字伯阳;京兆富平簿台村人(今陕西富平),祖先自炖煌内徙。著名唐朝大臣。父濞,为世善吏。始,尉范阳,通民家女,生令狐彰。罢归,留令狐彰母所。既长,志胆沈果,知书传大义,射命中。初从安禄山,署左卫郎将。曾与张通儒入长安,又署左街使。二京平,走河朔安史之乱期间,史思明让博州刺史令狐彰担任滑郑汴节度使,率领数千士兵戍守滑台。令狐彰秘密通过中使杨万定上表请求归降,又将军队转移到杏园度驻扎。唐肃宗大悦,下书慰劳。史思明怀疑令狐彰叛变,派遣部将薛岌包围他。令狐彰谕众以大谊,皆感附死力。后令狐彰与薛岌交战,将薛彰打得大败,于是以麾下数百将士跟随杨万定入朝。甲午(初十)唐肃宗赐甲第、帷帐、什器,任命令狐彰为滑州、卫州等六州节度使。河朔平定后,令狐彰被加兼御史大夫,封霍国公,检校尚书右仆射。后来唐肃宗让节度使们结成亲家,互相牵制,薛嵩、田承嗣、令狐彰三人互为姻亲。
姓拓跋的名人-姓名学
拓跋姓(拼音:tuò bá xìng)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454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历史上部分姓拓跋的名人拓跋珪北魏道武帝(371-409),北魏(386-556)王朝的建立者,386-409年在位。鲜卑族拓跋部人。先世曾建立代国,为符坚所灭。淝水战后,他乘机复国,初称代,不久改称魏。皇始二年(397年)攻破后燕都城中山(今河北省定县),拥有黄河以北地区,成南北朝对峙之势。次年建都平城(今山西省大同)。他使鲜卑人分地定居,从事耕种;任用汉族地主官僚,加速鲜卑社会发展。晚年政事苛暴,为次子拓跋绍杀死。拓跋嗣北魏明元帝(392-化解423),409-423年在位。在位15年,礼爱儒生,好学史传,采集经史,隆基固本,内和外辑,可以称得上是北魏开国以来的一位仁厚的守成之主。对内巩固王朝统治,对外趁刘裕病死时进攻宋国,费了不少气力,取得了河南一些地方,在付出相当的代价后,算得上是取得了南北朝战争的第一次胜利。由于长途攻战劳顿,拓跋嗣回到平成就病死了。可以说他是北魏重要的但又是过渡性的皇帝。终年32岁。拓跋焘北魏太武帝(408-452),423-452年在位。字佛貍。鲜卑族拓跋部人。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。北魏太常七年(422年)四月被封为泰平王,旋立为皇太子。次年十一月即皇帝位,任用崔浩等汉族士人为谋臣,纳其谋略,整顿内政,屯田练武,增强国力;把握作战时机,依靠鲜卑骑兵,先后攻灭夏、北燕、北凉,破柔然,击敕勒,袭山胡,降鄯善,逐吐谷浑,攻取南朝宋之虎牢(今河南省荥阳西北汜水镇西)、滑台(今滑县东)等地,统一了中国北方。在历次战争中,拓跋焘常亲自率军出征,决策雄断,部署周密,讲究战法,临阵勇猛,多获胜利。正平二年二月,被中常侍宗爱谋杀。拓跋宏北魏孝文帝(471-499),即拓跋宏,亦即元宏,北魏皇帝。即位时仅五岁,太皇太后冯氏当国。太和十四年(490年)冯太后死,始亲政。亲政后,进一步推行改革:太和十七年(493年)孝文帝从平城(今山西省大同)迁都洛阳;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,藉以改变鲜卑风俗、语言、服饰;此外又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;评定士族门第,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;参照南朝典章制度,制定官制朝仪。孝文帝的改革,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,起了积极作用。沈太和二十年正月初三(496年2月2日)孝文帝命鲜卑贵族改用汉姓。他说:魏的祖先出于黄帝,以土德王。“夫上者,黄中之色,万物之元也。”故改姓元。拓跋子推(生卒年待考),代北人(今山西代县)。著名北魏大臣。拓跋·子推是北魏献文帝的叔叔,时任北魏王朝的京兆尹。当时北魏献文帝不想作皇帝了,准备将其位让给叔父京兆尹拓跋子推,乃派人驰往漠南,向河西王秃发·傉檀之子秃发·源贺征求意见。秃发·源贺按照鲜卑传统的父终子及的礼仪,坚决代表不可,之后驰驿入长安,向北魏献文帝正色谏阻,最后北魏献文帝听取了秃发·源贺的意见,没有将将帝位传给拓跋·子推,而是传给了儿子拓跋·宏。拓跋·子推是北魏王朝的资深贵族,也是反对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政策的主要反对派首领。当改革触动了很多贵族豪强的根本利益时,以拓跋·子推为首的少数旧贵族千方百计进行反扑,他逼死了北魏孝文帝的挚爱林明珠诱使太子拓跋·恂(元恂)触犯刑律,迫使北魏孝文帝忍痛杀死了太子。拓跋禧(公元?~501年待考),汉名元禧,字永寿,北魏孝文帝之弟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咸阳王。拓跋·禧是南北朝北魏宗室大臣,任太尉,封咸阳王。北魏孝文帝逝世后,拓跋·禧受遗诏辅政。拓跋·禧为人骄奢成性,贿赂公行,以奴仆臣吏广营田产,开采盐铁,为北魏宣武帝所恶后,阴谋举兵反叛,事泄被杀。拓跋·禧所为,史称“世宗颇恶之”。拓跋·禧特别喜欢猜谜。《北史》上记载,拓跋·禧因谋反事败逃亡出走,在途中还要侍从兼防阁尹龙武给他出谜解闷。拓跋·澄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澄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任城王。拓跋·澄能征善战,骁勇异常。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过程中,反对改制的鲜卑贵族穆泰、陆睿勾结镇北大将军拓跋·思誉(元思誉)发动兵变,以抵制改革,另立新君。北魏孝文帝急派任城王拓跋·澄率大军前往镇压,一举扑灭叛乱,将二人拘捕在平城狱中。之后,北魏孝文帝亲往审讯,诛杀穆泰,赐陆睿自尽。拓跋干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干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河南王。拓跋羽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羽,北魏献文帝之子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广阳王,宰相。拓跋雍(公元?~528年待考),汉名元雍,字思穆,北魏献文帝子,北魏孝文帝之弟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颍川王、高阳王,宰相。拓跋·雍先封颍川王,后改封高阳王。北魏宣武帝时,屡迁司空,议定律令。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(公元520年),进位丞相,与侍中拓跋·叉(元叉)同决庶政。拓跋·雍一生富贵冠一国,一食值钱数万,有憧仆六千、使女五百,曾与河间王拓跋·琛(元琛)斗富。北魏孝庄帝执政初年,大都督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,拓跋·雍被杀。拓跋勰(公元473~508年),汉名元勰,字彦和,北魏献文帝之子,北魏孝文帝之弟;司州洛阳光睦里人(今河南洛阳)。著名北魏王朝政治家、文学家。拓跋·勰,是北魏历史上杰出的年轻政治家,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支持者,对推动北魏孝武帝的改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拓跋祥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祥,北魏孝文帝之弟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北海王。拓跋恂(公元482~497年),汉名元恂,北魏孝文帝之长子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孝文帝的大太子。拓跋·恂很早即被父亲北魏孝文帝立为太子。拓跋·恂素不好学,身体又肥胖,最怕洛阳的炎热天气,每每追乐旧都平城的凉爽,常思北归;又不愿说汉语、穿汉服,对所赐汉族衣冠尽皆撕毁,仍旧解发为编发左衽,顽固保持鲜卑旧俗。当时,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相劝,他不但毫无悔改之意,反而怀恨在心,因此他是反对改革、反对迁都的陈旧鲜卑贵族利用的主要工具。北魏太和二十年(公元496年)农历8月,北魏孝文帝巡幸嵩岳,要太子拓跋·恂(元恂)留守金墉城。北魏孝文帝的出巡给了他可乘之机,遂与左右合谋,秘密选取宫中御马三千匹,阴谋出奔平城,并亲手杀死高道悦于宫禁之中。事发后,幸亏领军大将拓跋·俨(元俨)派兵严密防遏各宫门,阻止了事态的发展。第二天清晨,尚书陆琇驰马奏报,北魏孝文帝闻讯大惊,中途急急折返洛阳,当即引见拓跋·恂,怒不可遏,列举其罪,亲加杖责,又令咸阳王拓跋·禧等人代替自己打了拓跋·恂一百多杖,直打得皮开肉绽,才拖出门外,囚禁于城西别馆。一个多月后,拓跋·恂伤势有所好转,方能起床行走。农历10月,北魏孝文帝在清徽堂引见群臣,议废太子拓跋·恂。太子的两个老师太傅穆亮、少傅李冲一齐脱帽叩头请罪,北魏孝文帝说:“你们请罪是出于私情,我所议论的是国事。‘大义灭亲’,古人所贵。今日元恂想违父叛逃,跨据恒、朔二州,犯了天下的头条大罪!这个小子今日不除掉,乃是国家大祸,待我百年之后,恐怕又要发生晋末的永嘉之乱。”农历12月,北魏孝文帝废拓跋·恂为庶人,囚禁于河阳无鼻城(今河南孟县),并派兵看守,仅给些布衣粗食,不至饥寒而已。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公元497年)农历4月,北魏孝文帝再次巡幸长安,离开洛阳不久,负责督导拓跋·恂的御史中尉李彪就紧急秘密上表,告发拓跋·恂又与左右谋反。北魏孝文帝得报,急派咸阳拓跋·禧(元禧)与中书侍郎邢峦率人带着毒酒赶赴河阳,逼令拓跋·恂自尽,时年十五岁,敛以粗棺常服,就地埋葬。拓跋思誉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思誉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镇北大将军。拓跋隆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隆,北魏孝文帝之弟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安乐侯。拓跋超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超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骁骑将军。拓跋乐平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乐平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射声校尉。拓跋拔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拔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前彭城镇将。拓跋珍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珍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代郡太守。拓跋颐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颐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朔州刺史、阳平王。拓跋丕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丕;代北人(今山西代县)。著名北魏平阳公。因功拜东骑大将军。在鲜卑宗室中,他是德高望众的元老贵族,他年长北魏孝文帝四辈,为四朝老臣。不过,拓跋·丕之子拓跋·隆、拓跋·超,以及弟弟拓跋·业皆参与了抵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,皆被镇压。拓跋业(生卒年待考),汉名元业,拓跋·丕之弟;平城人(今山西大同)。著名北魏抚冥镇将、鲁郡侯。拓跋丕后魏乐平王,因功拜东骑大将军。鲜卑宗室中,德高望众的元老贵族,长孝文帝四辈,为四朝老臣。拓跋平原后魏齐州刺史,以功拜镇南将军。孝文帝时,有妖人刘举,自称天子,拓跋平原亲自讨斩之。拓跋可悉陵后魏中军都督。他十七岁随太武帝狩猎时,遇一猛虎,空手搏杀之献给太武帝。
姓轩辕的名人-姓名学
轩辕姓(拼音:xuān yuán xìng)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430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历史上部分姓轩辕的名人:轩辕豹:(生卒年待考),睢州长岗乡轩老家村人(今河南睢县)。著名唐朝将领,今轩辕氏族谱中的一世祖。轩辕集:(生卒年待考),罗浮山人(今广东东莞)。著名唐朝道士。轩辕集其人活到百岁还很清健,容颜不老,自称罗浮仙人。唐武宗李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反对佛教,相信道教的皇帝,当他病弱时,就找来轩辕集请教长寿的密秘,他答道:“杜绝声色,淡薄滋味,喜怒哀乐不动心,施德不偏。尧舜禹汤能长寿,也都是因为这些。”到了唐宣宗李忱即位后,喜佛厌道,就将轩辕集流放至岭南,居罗浮山。唐大中十一年(公元857年),唐宣宗复徵轩辕集至长安,召问长生术,不久回归罗浮山。著有《太霞》十二篇。轩辕弥明:(生卒年待考),籍贯待考。著名唐朝诗人。轩辕弥明善诗,言其诗作掷地有声。他在衡湘一带往来居住了九十多年。传说他善于捕捉和驱逐鬼物,能够拘住囚禁蛟螭虎豹,但没有人知道他的年龄。当年的进士刘师服常在湘南遇到他。唐元和七年农历12月4日,轩辕弥明从衡山去游太白,回京城时,与刘师服相遇,刘师服便招他一起歇宿。当时有个校书郎叫侯喜,小有诗名。夜里,二人围着炉子坐着,与刘师服谈论诗。轩辕弥明坐在他的身边,由于相貌极丑,白鬓角黑脸孔,脖子长而喉结又突出,又说楚方言,侯喜便看不起他,不怎么理睬。轩辕弥明忽然掀起衣襟扬起眉毛,指着炉子中的古鼎对侯喜说:“你说能作诗,那和我一起吟咏这个吧!”刘师服因为与轩辕弥明是衡湘旧相识,看他年老,很尊重他,但却不知道他有文学才能。听到这句话很高兴,便拿起笔来题写了诗的头两句:“巧匠琢山骨,刳中事煎烹。”然后,按次序把笔传给侯喜。侯喜踊跃地在刘师服诗句下接着写道:“外苞乾藓文,中有暗浪惊。”写完了,又得意地吟诵了一遍。轩辕弥明哑然失笑说:“你的诗如此而已吗?”就袖着手耸耸肩,倚着北墙坐着,对刘师服说:“我不懂人间的书,你替我写吧。”于是高声吟诵道:“龙头缩菌蠢,豕腹胀彭亨。”开始不象有意的,但诗的意思有点象在讥讽侯喜。刘师服与侯喜两个人互相看了看,感到惭愧而又惊骇,便想多写出诗句来难倒他。刘师服又赋写两句,交给侯喜,写得是“大若烈士胆,圆如戴马缨。”侯喜又接着写成两句是“在冷足自安,遭焚意弥贞。”轩辕弥明又让师服替他写道:“秋瓜未落蒂,冻芋强抽萌。”刘师服又吟道:“磨砻去圭角,浮润著光精。”写完后又交给侯喜。侯喜拼命思索,一心要压倒弥明,但琢磨很久,到底也没能写出奇句,最后写的是“旁有双耳穿,上为孤髻撑。”侯喜刚吟诵完毕,轩辕弥明即随口吟道:“时于蚯蚓窍,微作苍蝇声。”仍象开头那样不用意,但说出的诗更奇,不可曲解,但语句都是讥讽那两个文人的。夜将残,两个人起身辞谢说:“大师不是平常人,我们都服了,愿作您的弟子,不敢再写诗了。”轩辕弥明笑笑说说:“不能这样。这首诗不能不写成。”接着对刘师服说:“拿笔拿笔,我给你写成它。”就又连声吟唱道:“何当出灰灺,无计离瓶罂。谬居鼎鼐间,长使水火争。形模妇女笑,度量儿童轻。徒尔坚贞性,不过升合盛。宁依暖热敝,不与寒凉并。忽罹翻溢愆,实负任使诚。陋质荷斟酌,狭中愧提擎。岂能道仙药,但未污羊羹。区区徒自效,琐琐安足呈。难比俎豆用,不为手所隥。愿君勿嘲诮,此物方施行。”刘师服写完后,轩辕弥明就让他再把诗读一遍。读完,轩辕弥明对二人说:“这些都不值得说,不算做诗。我只是就你们所能而作罢了,但这些不是向师父学到而能做的。我作的这几句只是小意思,根本就不算是诗!多嘴喽。”二人大惊,都起来到站到床下,下拜说:“我们不敢问别的,希望问一句就行了,先生声称‘我不懂人间的书’,冒昧相问,您懂的是什么书呢?”问了几次也没见轩辕弥明答应,轩辕弥明已经倚着墙已经睡着了,鼾声如雷鸣。二人只是恐惧失色,不敢喘息。过了一会儿,听到更鼓咚咚报晓,两个人也困了,就坐着睡了。等到醒来吃惊四顾,已失去弥明的踪影。问奴仆,奴仆说:“天快亮的时候,那道士起来出了门,好象是马上就回来的样子,但是很久都没回来,再寻找他已经不见了。”两个人惊疑惋惜而又自责,就带着诗去拜见昌黎韩愈。他们问著名的大文豪韩愈:“这是个什么人呢?”韩愈说:“我早就听说有个隐居的君子叫弥明,难道是那个人吗?”后来,韩愈给“石鼎连句”写了序,从此开始在代州流传。轩辕范:(生卒年待考),籍贯待考。著名唐朝官吏。知兴化军,政绩考核被列为优等,上奏朝廷,得到唐皇嘉奖。轩辕损:(生卒年待考),河南开封人。著名宋朝进士。宋祥符年间登科为进士。轩辕輗:(生卒年待考),河南睢县人。著名明朝大臣。明朝永乐甲辰年(公元1424年)进士,官至刑部尚书,太子太保。在朝显赫一时。后由于轩辕氏中的“辕”字与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之“元”字同音,大明王朝觉得不妥,为避圣讳,轩辕輗将复姓省作单子轩氏,但族谱仍旧按原复姓修撰,只是平时称呼简化而已。自次出现了单姓轩氏一族。轩辕輗历官御史,曾巡按福建、浙江,为官清廉。《明史·列传第四十六》记述他在浙江按察使兼理两浙盐课任上时,“寒暑一青布袍,补缀殆遍。居常蔬食,妻子亲操井臼。与僚属约,三日出俸钱市肉,不得过一斤,僚属多不能堪。”任满离职时,“行礼僅一簏。”当时人们凡是谈起廉吏,就都会说到轩辕輗。这样一为“清操闻天下”的人,算是轩辕宗族中的佼佼者,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位轩辕尚书,族谱才得以重建。轩辕輗重建族谱时,以最早居住在睢州(今河南睢县)长岗乡轩老家村的唐贞观年间人轩辕豹为重建族谱的第一世。但自第一世之后,经五代、两宋一直到元朝大德年间第二十七世其祖父时,大约七百年,统为失绪,不著名讳。该支轩辕氏绵延至今,已至第五十一世。据族谱记载:明、清两朝,族人中除轩輗外,登科的还有两名进士,五名举人。他们多是作知府知县,一个作翰院检讨,都不是名臣大儒,所以姓氏不彰,长久不为世人所知。自明、清以后,宗族繁衍,重建于轩辕輗时的族谱一再续修,设立于轩老家的宗祠也屡经修萁。现宗祠奉主龙牌、碑碣匾额还都保存着,闻名于乡里的唐朝轩辕豹墓,遗迹仍可辩认。族人或因谋求生计、或因迫于黄河水患或、因作官任教,多有自祖居之地迁往外县外省成为宗族分支的。在河南省,与睢县邻近的太康、柘城、鹿邑以至遂平、西平、西华、临颖等县的数十个村庄,都有散居的轩辕姓人。有的村庄则是聚族而居,村名多冠以轩字,如轩楼”、轩堂、轩窑、轩岗等。轩輗登进士第时,籍贯为鹿邑,但其父的坟墓仍在轩老家庄前,这是河南各县族人来自轩老家的一证。在山东省,东平、汶上、梁山、巨野、嘉祥、郓城等县的许多村庄,也都有散居或聚族而居的轩姓族人。山东族人至今流传的记诵宗族故事的俚歌,开头一句便是:“我家先祖本讳斌,睢州境里有家门”这也是河南以外各省的轩辕姓人来自河南睢县的一证。安徽省的毫州、寿州(今寿县),也都居有轩辕姓人。民国九年续修族谱的时,因限于战乱,未曾前往安徽分支联系,族谱序言中记有此事。据1986年宗亲聚会时的粗略统计:河南、山东、安徽三省十数个县的百多个村庄,居有族人千数百户,人口二万上下。轩辕秉彝:(生卒年待考),即轩秉彝,轩辕輗之子。著名明朝大臣。明朝光禄大夫、太子太保、刑部尚书,河南柘城、鹿邑轩辕氏一脉分迁支祖。轩辕允:(生卒年待考),山东嘉祥人。著名清朝大臣。清顺治十三年(公元1656年)进士,后官至两任江浙总督。轩辕胤:(生卒年待考),山东东平州人。著名清朝进士。清顺治十六年(公元1659年)进士。轩辕姬铨:(生卒年待考),山东嘉祥人。著名清朝进士。清康熙年间进士。轩辕诰:(生卒年待考),轩辕姬铨之子;山东汶上人。著名清朝进士。清乾隆四年(公元1739年)第二甲第三十一名进士。按《郎潜纪闻》记载:“果以科第为足贵,则轩辕诰固已领袖南宫,飞翔词苑矣。四年己未会试。主司:阁臣赵国麟、吏书甘汝来、户侍留保(松裔)、兵侍凌如焕。中式三百二十八人。乌程费瀛、费兰先父子同登。会元轩辕诰、榜眼涂震逢,两姓皆罕见也。”轩辕圻:(生卒年待考),山东嘉祥人。著名清朝进士。清乾隆三十四年(公元1769年)进士,官至翰林院太师。轩辕华:(生卒年待考),字西蓬。著名清朝画家。专工花鸟。轩辕鹗:(生卒年待考),字子荐,亦字一鹗。著名清朝画家。专工花鸟。部分轩辕姓近现代名人:轩辕轲:(1926~),字敏毅;河南睢县人。著名教育家、职业作家。毕业于河南大学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审、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。著有《中华民族教育思想纂要》、《中国教育思想通史》龚自珍、魏源的教育思想一章,《中国教育魂》邓的教育思想两章。发表有《顾炎武的社会教化思想》、《颜元的社会教化思想》等有关教育思想的论文十余篇;《文心雕龙创作论的若干心理学考察》、《文心雕龙杂摭》等有关古代文论研究的论文数篇。担任《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》、《南宋事功学派及其教育思想》、《从鸦片战争到“五四”时期的教育》、《基础心理学》等多种获奖学术著作的责任编辑、终审。轩辕轲在追溯轩辕氏历史方面,做了大量工作。姓轩辕的男明星:轩玉亭、轩辕轲、轩锡明等。姓轩辕的女明星:(暂无)
姓申屠的名人-姓名学
申屠姓(拼音:shēn tú xìng)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427位。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。历史上部分姓申屠的名人申屠嘉汉代都尉。文帝时拜丞相,封固安侯。为人廉直,不受私人拜托。幸臣邓通戏殿上,嘉欲杀之,为文帝赦免。景帝时,晁错用事,嘉欲借晁错穿凿宗庙垣事杀错未成,愤恨吐血而死。申屠刚后汉人。性情方直,常慕史鱿、汲黯之为人。平帝时,举贤良方正,因对策时忤上意罢归。光武帝时征拜侍御史,后任尚书令。帝欲出游,刚以陇蜀未平,不宜宴安逸豫,劝谏不听,以头抵舆轮,使车不得行。后数次以谏忤旨,贬为平阴令,终官太中大夫。申屠致远:元朝人。世祖南征时,被经略使乞实力台荐为经略司知事。军中机务,多所谋划。累官淮西江北道肃政廉访司事。所至有风裁。他清修苦节,耻事权贵,聚书万卷,名“墨庄”。著有《忍斋行稿》、《杜诗纂例》、《集古印章》等。申屠蟠东汉学者。郡召为主簿不行,遂隐居精学,博贯五经,兼明图纬。姓申屠的男明星:申屠骏、申屠青松等。姓申屠的女明星:申屠佳慧等。